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省内新闻
激发脱贫攻坚的“社会活水”——我省社会扶贫工作综述
来源:http://www.qhys.gov.cn    时间:2018年07月09日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立足电网企业实际,扎实开展定点帮扶,在玛多县和湖北“三县一区”,建成7座集中式光伏扶贫电站和236座村级光伏电站,帮助3.2万户近10万名贫困人脱贫,赢得了当地政府和群众的高度赞誉,成为央企扶贫范例;

  加强优势互补,推进产业合作;深化劳务协作,拓展输出渠道;强化人才交流,发挥人才援助……2016年7月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后,党中央、国务院调整东西部扶贫协作对象,确定由江苏省对口帮扶青海省,为我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注入了强大的活力……

  社会扶贫结硕果,涓涓暖流润高原。

  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责任重大,时间紧迫,任务艰巨。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必须凝聚全社会的力量。社会扶贫作为青海大扶贫工作格局中不可缺少的一支重要力量,不断创新扶贫思路、探索新的扶贫模式、追求更大的扶贫效益。

  强对接,东西扶贫协作见成效

  七月盛夏,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朔北藏族乡东至沟村迎来了最美的季节。

  “自从有了南京的对口帮扶,村上的旅游产业发展起来了,来的人就越来越多,我们赚钱的路子也多出许多。”在农家院忙得不亦乐乎的贫困户张永军高兴地对记者说。

  自2016年11月江苏南京市雨花台区对口帮扶青海大通县以来,大通县全力打造东西部扶贫协作升级版,紧紧围绕组织领导、人才交流、资金使用、产业合作、劳务协作、携手奔小康等六个方面,东西部扶贫协作向纵深推进。

  跨越千里,扶贫情深。为积极响应党中央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庄严使命,在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大背景下,江苏、青海这两个相隔2000公里的东西部省份紧紧拥抱,结为共建对子,牵手扶贫协作。

  从强化组织领导到主动对接推进,从借力资源推广到加强优势互补,两年来,苏青东西扶贫协作深入开展。

  人才来了。江苏省选派25名干部、青海省选派39名干部分赴对方省份挂职锻炼,取长补短,相互学习。西宁市、海东市根据实际需求,组织党政干部、中小学教师、医务人员、科技人才等1000余人次赴江苏省学习交流,江苏方面安排1600余人次到我省学习交流。

  资金活了。江苏省本级累计落实帮扶资金2.65亿元,其中,在落实2018年8000万元帮扶资金的基础上,江苏追加5500万元帮扶资金,并于6月底拨付到位。为确保资金投向精准、投有效益,我省与江苏省共同研究,确定7类89个帮扶项目,带动贫困群众10535人。

  就业多了。两省帮扶市之间签订了劳务协作协议,建立劳务协作输出基地、培训基地、输入基地等12个。江苏省提供就业岗位5172个,我省已有537名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

  “应该说,这是民和、滨湖两地拓展协作范围、加强多领域交往交流、共同凝聚脱贫攻坚强大合力的一次倾情牵手。”民和县扶贫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就在半个月前,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党政代表团与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签订了对口扶贫协作协议、人力资源合作协议、文化旅游合作协议和医疗卫生对口帮扶协议。

  助发展,多方给力社会扶贫资源聚集

  “我觉得‘第一’不仅仅是‘一把手’、‘第一负责人’,还是一种模范,一根标杆,更是一种使命、一种担当。”前不久获得“2017年度全省脱贫攻坚奖”的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逊让乡后拉村第一书记王占武说。

  第一书记是作为脱贫攻坚主战场上的“急先锋”,也是贫困群众的“知心人”。配好“精兵强将”,责任义不容辞。

  今年上半年,省扶贫局积极配合省委组织部出台了《关于新一轮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选派方案》和《关于加强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选派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全省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向1625个建档立卡贫困村、688个有贫困人口的深度贫困行政村选派的7030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全部到位工作,并进一步明确了工作要求和纪律。

  “民营企业参与精准扶贫是广大民营企业先富帮后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争做贡献的积极实践。”据省扶贫局局长马丰胜介绍,今年上半年以来,“双百”精准扶贫行动扎实推进,全省共有428家民营企业分别与868个村结成帮扶对子,累计投入帮扶资金达5.75亿元,实施了产业、就业、技能培训、公益捐赠等帮扶贫项目1191个,惠及贫困人口15.5万。

  与此同时,大力推介中国社会扶贫网,发挥帮扶需求与社会资源的对接平台作用,目前,中国扶贫网青海管理中心累计注册爱心人士11万人,注册贫困户14万户,发布帮扶需求3000余条次,受赠金额31万余元。

  数千个扶贫项目落地高原,上千名党政机关干部走进扶贫一线与贫困户建立结对关系,“百企帮百村,百企联百户”活动如火如荼地展开……如同灿烂阳光,普照高原大地,使农牧区基础设施条件和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农牧区经济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更多的农牧民群众共享了改革发展成果,使一大批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重民生,定点扶贫全面发力

  去年春天,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大庄村77岁的老人马建业收到了有生以来的第一笔住院医疗补充保险赔款,共计1874.05元。

  收到赔款的马建业老人,激动不已。“感谢党中央对贫困群众的牵挂,感谢中再集团和大地保险对我们的关爱,有了这个保险,今后有个病有个灾,我们再也不用发愁了。”

  这是国家机关及企事业单位定点扶贫成效的一个缩影。

  自去年以来,13家中央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不断强化帮扶的力度和精度。派出人员赴帮扶县挂职、任第一书记,组织进行实地调研。截至2017年年底,13家中央单位落实帮扶资金2700多万元,主要实施了基础设施配套、特色养殖、规模化种植、保险扶贫、医疗扶贫、学生营养餐补助、资助贫困生等各类帮扶项目26个。

  同时,各帮扶单位积极开展产业、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扶贫工作。

  中再集团与循化县签署了《中国再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7—2020年帮扶循化县框架协议》,为循化建档立卡户在“因灾”“因病”返贫问题上兜底,把“穷根”拔除;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驻村第一书记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大蒜,人均增收近1000元,村民的市场化意识进一步增强;求是杂志社积极联系广东深圳康泰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给杂多县无偿捐赠了价值270万元的乙肝疫苗、19.5万元的疫苗冷藏车和50万元的疫苗注射培训费……

  与此同时,省直机关及各市州县单位定点帮扶扎实推进。各定点帮扶单位坚持将定点扶贫与部门单位工作同计划、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并通过实施农林牧、水电路、文教卫、广电讯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给予了定点村实实在在的帮扶。(孙海玲)